泉州:403岁明代古碑重立,记载李贽族亲修桥往事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8月18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灵 通讯员李燕婷 林佳妮 文/图)近日,一块曾断裂成两半的古碑,在南安柳城榕桥片区祥堂村重新立了起来。记者从柳城街道办获悉,省级文保单位祥堂村开化洞附近的这块明代古碑已有403年历史,因年代久远、风化腐蚀,古碑断裂并字迹模糊。泉州市文史研究者王赞成抄录碑文研究后发现,碑文是李贽族亲李佺台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所撰的《王侯重建五星桥记》,记录了李贽族亲李瑀出资重建五星桥的经过。这方石碑的发现,是近年来李贽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记者见到重新立起的石碑。
日前,记者来到祥堂村开化洞,见到了已经立起的石碑。“石碑长245厘米,宽86厘米,厚约20厘米,在上世纪被凿断成两截,后来收到开化洞前方的龙眼树下放置。”祥堂村常务副主任李垂凭介绍,经研究后发现石碑与李贽族亲有关,引起泉州、南安相关部门重视,在南安市委宣传部、社科联、文体旅局的指导下,柳城街道办牵头对此进行重新立碑保护。
南安柳城街道榕桥片区是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的故里,人文荟萃,文物众多。王赞成介绍,他经过识别,发现碑文表述逻辑清晰,全文1100多字,他陆续抄录900多个文字。碑文的第一行文字为“邑侯王父母重建小都开化洞前洋乡五星桥记”,碑文记录南安知县王历昌及当地乡贤李瑀修建附近五星桥的经历,文中末端可见李佺台、李应先等人名,李佺台是李贽堂弟李应先之子。“李佺台父子俩同碑留芳,说明此碑大有来头,不仅与开化洞有关,而且涉及李贽家族人物,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李氏家庙中有一柱刻楹联“祖孙父子科第,兄弟叔侄联登”,上联祖孙父子指的是李贽族弟(举人李应先和他的儿子进士李佺台、孙子举人李元禄),下联兄弟叔侄指的是李贽与李应先(族兄弟)、李佺台(族叔侄)的关系。
“《王侯重建五星桥记》多处引经据典,论述精辟。王历昌知县是李贽思想体系的追随者,李贽对他有着怎样的影响,以至于他一到任即把到访李贽故里作为其施政的重要日程安排,有待专家学者对碑文及史料的进一步解读与研究。”王赞成说。
记者获悉,南安市李贽学术研究会与柳城街道办今后将持续做好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并通过该碑刻继续深入挖掘李贽文化史实、照片等资料,总结提升李贽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