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培育“社区合伙人”,快递小哥、外卖员参与其中
居民在党员的带领下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演练和宣传活动;曾经拥堵的道路,在“回家党员”的助力下畅通了;社区举办的运动会、睦邻友好集市上,邻里间欢声笑语不断,关系愈发亲密……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都源于大亚湾开发区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项目”。该区已培育的38个社区“书记项目”各具特色,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为社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居民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党建联席会议促“三融合”“三到位”
大亚湾开发区不断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吸纳各职能部门“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实现组织、资源、力量的“三融合”和人员、协调、工作的“三到位”。同时,结合全市“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为“回家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搭建平台。
澳头街道文兴社区实施《党建赋能·以文兴区》项目,联动消防、物业党组织,针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组织党员带领居民开展排查、演练和宣传活动,并为无物业小区配备700余瓶灭火器,全方位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西区街道丰苑社区实施《党建引领·畅通家园》项目,充分发挥结对共建机制和“回家党员”的作用,成功解决居民反映多的道路拥堵问题,将“堵心路”变为“舒心路”。
融合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大亚湾开发区以“和美网格”为载体,创新治理议事机制,整合职能部门、下沉单位、物业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西区街道龙光社区第二届亲子运动会。
澳头街道兴港社区实施《“四微”融合治理与服务创新实践》项目,构建“小圆桌”议事协商机制,按照“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商议—物业公司和相关部门解决”的模式,成功解决小区停车收费、老旧小区改造等28项居民关切问题。霞涌街道海韵社区实施《和美网格+友邻服务》项目,组建7支友邻调解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模拟调解、调解培训等赋能活动,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物业纠纷、劳动争议案件15宗,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此外,各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特一新”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西区街道新惠社区实施《为“新”、护“新”、暖“新”——社区服务心连“新”》项目,在党群阵地、小区出入口设立暖“新”驿站,提供节日关怀、心理支持等服务,获惠州市第十二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创新项目二等奖。霞涌街道东兴社区实施《康伴夕阳·幸福东兴》项目,系统开展乐龄、乐学、乐心服务,通过举办健康义诊、老年学堂等活动,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培育“社区合伙人”激活自治潜能
大亚湾开发区积极盘活社区民智民力,推动社区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西区街道新荷社区、板嶂岭社区推行社区“合伙人”计划,培育物业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成为“社区合伙人”,参与反诈宣传、扶老助弱等社区事务。西区街道新惠社区、澳头街道金湾社区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将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流动的力量”转换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同时,各社区积极探索“近邻”党建工作法,举办各类活动增进邻里感情。澳头街道文兴社区举办社区运动会,组织居民穿越文化景点,增强居民的情感认同。澳头街道红树林社区举办党建“邻聚力”睦邻友好集市,通过邻里好物交换、美食共享等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进邻里情谊。
接下来,大亚湾开发区将继续以社区党组织“书记项目”为抓手,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以“小项目”推动“大善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廖苑 杨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