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场景应用研讨会在青岛举办
3 月 27 日,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场景应用研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顺利举行。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实践与探索,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话教育未来。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会场、高教职教分会场和基础教育分会场,采用线下交流与研讨的形式展开。
开幕式上,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管恩文强调,山东正加快构建"AI+教育"创新生态,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域渗透。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勇、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苏文鹏等领导分别致辞,呼吁各方把握技术机遇,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路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臻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多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展开主题演讲。
下午的分论坛围绕高教职教与基础教育两大领域展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顾群业主持了高教职教分论坛,并作题为《构建中华传统工艺语料库的探索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报告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视域下中华传统工艺语料库的构建,提出通过人工智能对中国传统工艺数据所具备的造物智慧、工艺经验、设计美学等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中国设计的特色语料库和数据集,进而训练垂域特色模型,实现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转化中的基因延续。中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先后分享了大模型赋能课程改革、智能实验室建设等实践经验。



在基础教育分场,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青岛市崂山区、杭州市、中山市和温州市等教育部门负责人,分别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循证治理、基础教育应用场景、教学场景重塑、智慧教学与作业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模式变革与创新、区域教育生态重构以及人工智能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此次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技术展示,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各方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创新与教育实践融合,为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