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举行地质灾害实战演练 通山模拟突发滑坡险情 五级联动守护群众安全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胜、通讯员方盈颖)“暴雨预警!通山县北山风险斜坡出现裂缝!”“慈口村滑坡隐患点变形加剧!”4月14日下午,一场逼真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慈口乡同步展开。这是湖北省首次针对“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开展的大规模综合演练,286名参演人员动用112台(套)高科技设备,上演了一场“科技+人力”的抢险救援行动。

下午4:10,演练指挥部接到模拟预警:受持续降雨影响,大畈镇下杨村北山斜坡出现3.4万立方米崩塌风险,慈口村滑坡体裂缝扩展至30米。巡查员祝序俭发现险情后,立即通过手机APP上报。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瞬间启动,无人机激光扫描、边坡雷达等设备组成”空天地”监测网,15分钟内完成险情三维建模。
“东侧5户31人立即撤离!”专家会商后,应急喇叭、敲锣、无人机喊话三重警报响彻村庄。在慈口村,因道路中断,3艘冲锋舟疾驰水面,将受困群众转运至安全地带;大畈镇西泉村委会安置点迅速搭起应急帐篷,医护人员为转移群众检查身体。演练中,多部门协同完成人员撤离、交通管制、医疗救护等7个应急环节,全程仅用41分钟。

省自然资源厅透露,2024年全省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成功避险41起,9个案例获全国推广。此次演练总指挥文峰副厅长说,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此次演习,厅主要负责人多次布置,“要把'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打造成湖北防灾的金招牌。”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相关负责人现场点赞:“湖北的‘叫醒叫应'机制值得全国学习。”

生命至上,避险为要。湖北省以‘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巡、测、整、让’四字诀,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着力夯实基层防灾力量,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此次演练首次测试省级三级防御响应流程,为汛期防灾积累了实战经验。
演练亮点速览
科技赋能:无人机场自动巡查、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
创新机制:”六员共管”责任体系(责任人、监测员、管理员、专管员、联防员、协管员等)
五级联动:省-市-县-乡-村协同响应
典型场景:山区道路中断时的水上撤离方案
小贴士
遇到地质灾害怎么办?记住”三避让”:
提前避让
预防避让
主动避让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