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专利成果转化 重庆这样做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利成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一头连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是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最直接的结合点。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和《重庆市卫生健康科技跃升行动计划(2023—2027 年)》,医疗卫生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
5月9日,2025年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专利成果转化对接会举办,来自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园区企业、服务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医研企”协同创新模式与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该对接会的举办,不仅是打造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让医疗机构能释放创新潜能,企业能高效获取适配技术,投资机构能精准锁定潜力项目,共同推动更多“纸面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药品、新器械、新技术。

签约环节。受访者供图
会上,《2025年度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部分可转化专利清单》发布,汇集了多家三甲医院的高价值专利成果,涵盖智能医疗设备、创新药物研发、数字诊疗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
据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促进医疗卫生领域专利转化,重庆首先是打通转化链条,聚焦医疗领域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流程,用足用好专利快速审查通道政策,针对创新药械、诊断技术等急需转化的专利项目,提供优先审查、快速授权服务,让优质专利更快“破冰出海”。
其次,重庆还集聚创新资源,依托重庆市医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载体,整合全市医院、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建立“医疗专利池”和转化需求库,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实现“临床问题—技术研发—产品落地”的闭环联动。
第三,通过优化转化生态,市知识产权局针对成果转化中信息不对称、价值评估难、权益分配复杂等痛点,联合专业机构提供专利导航、价值评估、法律风控等全链条服务,推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转化机制。
活动现场,来自市中医院的“槐枝合剂”、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的“妇产科宫腔球囊”和“眼科一种自动变焦人工晶状体通用模型”等7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详细介绍了专利成果的技术优势、创新点、市场前景及转化需求等。重医附一院、市急救中心、重医附二院、重医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医药高专附属第一医院的5个项目与企业进行了签约,达成专利成果转化合作意向。
本次活动由市知识产权局指导,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医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单位主办,重庆市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