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防火队的24小时
5月1日晚上10点多,崂山景区仰口检查站,车辆不时通过。暮春的夜,强对流天气让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扑向崂山旅游专用路。此时实时温度15度左右,体感温度远低于此。
“小长假第一天,游客多了起来,晚上依旧有外地车辆陆续进来。检查站入口是一个重要的执勤点。”崂山林场森林防火专业队队员刘世正开车巡逻至此,与检查站值守的消防水车同事们打了个照面,继续巡检。

22:00,公路夜巡
2017年加入防火专业队,24小时驻防,一年365天在岗,刘世正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出操集合,根据队里部署按部就班出勤,夜间巡逻已成家常便饭。”

“一天能跑多少公里?”大众新闻记者坐上他夜间巡逻车。
面对提问,刘世正的回答有点出乎记者预料,“150—200公里。”他解释,巡逻路线虽集中在景区这条旅游专用路,搁不住往返频次高。
时针指向深夜11点,告别记者后,刘世正和队友们开着森林消防车在夜色中远去。“一抹红”带给村民和游客的是“一份暖”……
07:00,疏导交通
“预约车辆可通行,非预约游客请停车换乘……”5月2日一早,晨雾未散,六点多开始进景区车辆已开始激增。
相距检查站2.3公里的崂山林场森林防火专业队院内,队员们早早集结完成出操。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第二天,进入景区的游客、车辆预计要多于昨天,咱们护林防火巡逻的同时遇到道路堵塞要迅速下车指挥,保证道路畅通。今天上午安排3组工作任务分别到仰口入口、泉心河……”崂山林场森林防火专业队队长陆建正部署一天的工作。
不到7点,防火专业队队员王涛、隋忠恂等队员已赶至仰口检查站附近巡逻并帮助疏导交通。

“今天进入景区的车流高峰明显提前了。”隋忠恂一边手持小旗引导车辆,一边不时回答游客的问询。
每年的11月1日至来年5月31日,是崂山森林防火禁严期,其中2月1日至5月10日为高火险期。崂山区所有山林均为一级森林火险区,周边500米范围内为森林高火险区。
春季高火险期内,护林防灭火工作本就比往常更加忙碌。加之五一假期,人流、车流激增,也给护林防灭火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护林防灭火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今天(5月2日)又报了大风预警,所以防火压力比较重,巡逻检查宣传工作得做到位。”陆建队长介绍,“同时因为五一假期,我们加派部分队员,在景区入口、内部旅游公路、华严寺、太清宫等重要交通枢纽和景点维持交通秩序的同时,做好防火宣传。”
08:00,整装待发
吃完早饭,整理完内务,巡逻运兵车辆整装待发。防火专业队队员刘忠好已围着院内车辆检查了一圈。

1970年出生的刘忠好是队里年龄最长的“老大哥”,消防战士退伍后,他加入这支队伍,是队里的“老专家”。车辆、设备甭管啥故障,在他手里一下就“听话”好使了。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少年轻队员也掌握了修理技能。
在出勤队伍中,陆建发现前一晚因孩子发烧临时请假的队员姜斌,一把拉住了他。“孩子好点了吗?”“昨晚去医院输液了,好多了。今天不能耽误工作。”

8:00,队员们纷纷登上车,准备去往各自线路巡逻值守。
8人一辆的车上,统一配备水泵、灭火机、消防水管等灭火装备。与4人乘坐的消防水车配合执勤。一旦有事情,第一时间人到、车到、机械到、设备到,是队员们恪守的准则。有几次小火情,都是人、车、水迅速赶到,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车辆陆续开出。这时,一名身着林场防火队服的小伙走进大院。这名队员名叫孙坤,他作为预备役编组人员回云南基地参加复役训练1个月,1日凌晨刚回到青岛。简单休整后,他立即返队。

2021年退伍后,在外务工1年的他,最终选择加入防火专业队。
“24小时驻防工作,能接受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吗?”
“之前在部队也是集体生活,每日训练。我喜欢这份职业。”面对记者的提问,孙坤腼腆笑了笑。
09:00,查岗巡检
“华严林区对讲机呼叫,收到请回复。”
“收到。”

时针指向9:00,队里二楼的指挥室内,值班人员开始查岗。大屏幕上显示着崂山林场各林区的点位、人员信息。
“这里是我们的监控室,也是指挥室。”陆建介绍,整个风景区内的消防水池、路口以及防火通道都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体现出来。每天通过网络系统对讲机查班至少三次。
9:30开始,记者跟随陆建队长一行,往返于仰口风景区售检票站、华严寺、泉心河、垭口等重要点位多次巡查。
登记簿查看、设备使用检查……在崂山华严林区护林值班室,陆建检查设备,查看进山登记,和护林员沟通巡查情况。“早上有几位驴友试图抄附近小路登山,被发现并制止了。”华严林区负责人表示。

沿旅游专用路继续前行,途中,陆建和队员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下车看看什么情况。”

每每遇到道路不畅,他们随时下车协调疏导。路过黄山村附近的一处观景平台时,陆建和队员们发现一名正在抽烟的游客,随即下车对其进行劝导并没收打火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么大的风,后果不堪设想。严禁一切火种进入,我们得掐灭任何可能。”说到这,陆建一下严肃起来。
11:00,增派人力
“入口通行缓慢,请队员们引导过马路的游客组队通过,分组放行。”对讲机那头,景区指挥中心传来最新指令。

陆建马上通知队员们落实,并增派人力:“入口压力较大,调集‘家里’1组待命队员紧急支援。”
继上午巡查后,陆建再次赶往景区入口处,和在此的队员汇合,加强车辆疏导……

13:58,仰口检查站大屏幕上显示:今日驶入车辆4219辆,仰口至垭口瞬时在园3976辆,近1小时通行量439辆。
15:00,紧急护航
日头渐毒,正是最晒的时候。陆建一行暂时离开入口,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他们将立即赶往3公里以外的返岭村。那里的一名村民需紧急医治,要协助救护车顺利进出……
1995年,陆建来到崂山风景区工作,已整整30个年头。他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立和壮大。
“崂山林场森林防火专业队成立于2014年,至今为止已经11个年头了。我们从开始的50人的队伍发展到现在的100人。队伍分东西两个战区,平时所有队员24小时驻防,军事化管理。”陆建介绍,每天队员们需要带着装备到社区、景区联防联治路口监督检查,并进行防火宣传。每周队员还要进行3次负重体能训练以及高山巡逻工作。五一节期间,队员在护林防火巡逻督查的同时,协助景区内兄弟单位进行旅游秩序管理。

2025年4月“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共青团山东省委“青年文明号”……在队里的荣誉室,奖牌、奖杯、荣誉证书摆满了整面墙。陆建说,“队员们很敬业,都不容易。”
由于护林防灭火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难得有休息时间。

山海无言,这条36.5公里的环海玉带,是网络上令无数游客向往的旅游专用路。却鲜少有人注意——那些在观景台之外筑起"防火墙"的身影,那些把家安在火情瞭望哨里的岁月,那些用脚步丈量365天、却永远走不腻的最美上班路。
正如刘世正夜巡时与记者聊起的,“说实话,平日里训练、巡查工作比较枯燥。但每每看到蓝天白云下沿海公路上游客们拍照打卡留念,我就会很欣慰。苦中作乐的感觉也不错。”

“五一”是这里一年旅游旺季的开端,游客们将纷至沓来。在海岸公路的每一处急转弯后,都有红蓝警灯在守望。
(大众新闻记者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