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孙广瑞:把亲历的英雄故事讲给青年人听

“只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我们的国家就能强起来。”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我还能动起来,我就要去讲,把过去的历史讲给青年人听。”
……
6月29日下午,94岁高龄的孙广瑞,一身戎装笔挺地坐在窗前,胸前佩戴的一枚枚军功章在阳光下闪耀。铿锵有力的话语,饱含着一位老兵、一位老党员对党和国家最深沉的爱。
从浴血奋战的朝鲜战场到春风化雨的红色讲台,从舍生忘死的卫生班长到诲人不倦的志愿导师,孙广瑞把共产党员的忠诚刻进骨血、融入生命。
1949年春天,孙广瑞刚从河南卫校毕业就穿上军装,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解放南昌、赣州、韶关等一系列战斗,驻守祖国云南蒙自边境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孙广瑞心急如焚,连写七封请战书,最终于1951年3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入朝作战,任卫生班班长。他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43个日夜,孙广瑞和战友在敌人的炮火中穿梭,救护伤员。“当时卫生班的口号是,宁愿自己牺牲,也不让伤员第二次负伤。”危险来临时,他们就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伤员,不少卫生员就是这么牺牲的。孙广瑞回忆说,“那时候,人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次,天降大雪,道路被封,他临危受命,担任尖刀组组长,爬行开路20多里救护伤员。在朝期间,孙广瑞荣立三等功一次,通令嘉奖两次,被评为志愿军先进工作者并出席全军代表大会。
战场上的孙广瑞,还是一位“文艺兵”。1951年底,慰问团的山东快书吸引了他。为鼓舞受伤战友,他找来废旧汽车钢板,自制了“鸳鸯板”,把战友事迹、军旅点滴编成节目,树林里、坑道里,常响起他自编自演的山东快书。
1978年,孙广瑞转业到淄博市周村区文化馆担任馆长。离休后,他迅速投身新“战场”,主动请缨加入周村区离退休干部宣讲团,向广大青少年、“五老”开展宣讲,传播党的声音,传递爱党深情。他还担任周村区“五老”宣讲团讲师和艺术团艺术总监,在志愿岗位上甘当红色基因“播火者”,尽自己所能,向年轻一代讲述红色故事。
他讲述南下作战,讲述上甘岭战役,回忆黄继光等英雄战友的事迹,30多年来累计宣讲3500余场次,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要把亲历的英雄事迹讲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还利用国家公祭日、清明节等契机,在烈士陵园给万名学生作《不忘先烈》报告,利用双休日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带领“五老”艺术团在城乡学校演出。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孙广瑞创作了校园小品、相声、山东快书、少儿韵白、童话剧等50多部文艺作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法规。编写的20万字《我是红领巾——校园文化节目选集》,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孙广瑞以笔为“枪”,用自己的方式,转战在各个“战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关心下一代感党恩、颂党情、跟党走,不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淄博十大人物”等称号。
(大众新闻记者 张晓宁 刘文思 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