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食客放心吃菌昆明商家各显神通

1985年7月11日的《春城晚报》刊发卖炒菌不慎毒倒顾客的新闻

对于需要外带的见手青菜品,滇铺子近华浦路店要求顾客签署《野生菌外带免责协议》。

马明文线上销售的野生菌还配有辣椒、大蒜、火腿,以方便顾客炒制。
1985年7月11日,《春城晚报》上的一则新闻这样写道:“6月19日,晋宁县昆阳街一个体户售卖炒菌,致11人中毒,其中8人住院。该个体户深感内疚,带上红糖到医院看望了病人,并被责成承担全部住院医药费144.33元。”
40年之后,随着野生菌风靡全国,为了确保食客能安心享用这份来自山野的馈赠,商家们对守住最基本的“煮透法则”可谓是各显神通。沙漏计时保证烹煮时长、粘贴醒目的警示标语提醒、通过暂扣餐具让食客遵守等待时间、开锅前进行专业取样检测,野生菌食用安全成为了商家最在意的事。
线上商家:视频一对一指导烹饪
在野生菌销售领域深耕约17年的马明文,近年来借着物流业高速发展的东风,通过电商平台将野生菌销往了全国各地。“现在为了保证野生菌的新鲜,我们会先进行专业包装,再通过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让菌子能方便快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上。”马明文说。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销售也成了‘技术活’——得在线上教顾客菌子的做法。比如,鸡枞菌适合煲汤,牛肝菌适合炒制。”马明文说,只要有时间,面对客户的烹饪疑问,他都会通过视频一对一指导。这种周到的服务不仅留住了微信上的老顾客,提升了销量,也让马明文萌生了线上卖菌子的想法。
如今,马明文的线上野生菌销售网络已逐步打开:每年七八月份,线上月销量能达到上百单,线上鲜菌批发也成为了他的主要经营业务。他的线上商店里,“一袋火腿、几个青椒、一把蒜搭配几朵野生菌”的商品组合,正是他在多年经营中总结出的经验。由于近年来购买野生菌的顾客日益增多,“这菌子怎么吃?”成了顾客最常问的问题。为此,马明文特意将野生菌与合适的菜搭配销售,用贴合需求的方式服务顾客。
线下商家:为守住“煮透法则”各显神通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家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日益强化了野生菌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记者在走访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时发现,尽管各家商户在野生菌的加工、留样、外带等具体规定上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放在首位,并普遍推荐堂食,认为这是最能保障安全和风味的方式。
经营干货的店主李先生介绍,店内主要销售常见菌类干货。针对购买“尝鲜”的外地顾客,他们会在外包装上贴上烹饪的步骤和时长等信息,确保即便在消费者家中也能科学烹制,避免误食。
在昆明,野生菌火锅无疑是这个季节的味蕾盛宴。豪品香野生菌火锅店店长张丽飞介绍,其店内仅加工和售卖市面上常见的野生菌。对于顾客自带菌子到店加工的情况,豪品香有一套严谨的留样机制:每一锅菌子汤都会进行采样并保留48小时以备溯源;而在炒制品中,则重点针对见手青等特殊菌种进行留样。更关键的是,火锅店会依据每种野生菌独特的香味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口味的烹饪。例如,见手青等菌类都会经过严格的高温过油处理,从源头降低风险。除了传统的计时发放筷子等方式,还通过贴在桌面上的温馨提示等方式,将安全须知融入用餐环境。每桌更有服务员专门“盯台”,随时解答疑问并提醒消费者注意辨别和安全饮食。
滇铺子(近华浦路店)在服务形式上更为灵活。据店员介绍,该店不仅提供现点现做的外卖服务,还为顾客提供外带服务;对于涉及见手青的菜品,若需外带,均需签署野生菌外带免责协议。然而,店家仍建议食客以堂食为主,店内供应20多种野生菌,对于自带菌子加工的顾客,店家会将所有加工的菌子留样保存。对于不熟悉野生菌的外地游客,店家还会叮嘱顾客阅读注意事项。(春城晚报 策划 王云 统筹 孙琴霞 记者 张田睿 实习生 董琳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