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二幼儿园:以体验式家长会重塑家园共育新生态
商丘市第二幼儿园始建于1950年,是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拥有70余年的办园历史与深厚的教育积淀。多年来,其始终秉承“家·园·社”协同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家长深度参与的教育创新机制。特别是在面对传统家长会单向沟通、家长参与浅表化的困境,商丘市第二幼儿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体验式家长会”模式探索,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推动家园共育从形式到内涵的深度变革。
一、理念破局:从“被动听讲”到“沉浸体验
传统的家长会多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家长参与度低,互动性不足,难以真正实现家园协同育人的目标。而“体验式家长会”则是一种以情境创设、互动参与和团体动力为核心的新型家校沟通模式。为此,商丘市第二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根基,将“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幼儿学习理念延伸至家庭教育场景,主要通过三大核心策略重构家长会价值。

1.主体转换:借助情景模拟和团体互动的方式,打破“教师主讲、家长静听”的固有模式。例如,在《招聘妈妈》主题家长会中,通过模拟“招聘”环节,使妈妈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分离,学会接纳分离,从被动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2.技术赋能:将心理学技术与团体教育模式融合。例如,运用“木乃伊技术”(通过束缚体验揭示包办教育的危害)、“九宫格绘画技术”(帮助父亲反思自身成长与育儿责任)等心理学工具,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体验,激发家长情感共鸣。
3.目标升级:聚焦家长心理资本建设,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实现教育理念与行为的同步优化。
二、实践深耕:从“问题调研”到“模式成型”
为破解传统家长会中家园沟通流于形式、教育理念难以落地的痛点,商丘市第二幼儿园以构建标准化实践体系为目标,在园长张岩的引领下,组建项目团队,通过“调研—整合—实施—评估”四阶闭环,系统推进体验式家长会的模式创新。
1.精准需求洞察:以实证研究为起点,通过“问卷量化分析—深度访谈—行为观察”三轨并行的调研方法,锁定分离焦虑(小班)、父教缺位(全年龄段)、幼小衔接(大班)等核心议题,确保活动设计直击现实需求。
2.技术融合创新:结合团体动力学理论(强调集体互动对个体行为的推动),设计“准备—破冰—体验—共享—转换—承诺”“六步同频”干预模型。例如:在《有一种爱叫放手》主题家长会中,通过缠绕家长身体模拟被过度保护幼儿的窒息感,然后配合教师对《指南》的解读,促进家长对其行为进行反思。
3.成果系统凝练:形成涵盖24个主题的标准化操作指南——《体验式家长会实践案例集》。在2013年全国首届体验式家长会中获得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荣获相关省级课题3项、成果2项,并同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根据2023年对参与体验式家长会的1000组家庭的调查显示,体验式家长会使家长科学育儿行为提升85%,家园合作满意度达98%。
三、辐射引领:从“园所实践”到“区域赋能”
为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家园共育新生态,商丘市第二幼儿园以“推动经验共享、优化实践路径”为目标,通过“方法论输出—资源协同—标准共建”的递进式策略,系统性重构教育实践生态。从单一园所的创新实践出发,逐步向周边区域辐射可复制、可调适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从局部突破到跨区域联动的协同发展。

1.专业输出:成立跨区域家教讲师团,开展“理论+实操”双轨培训,帮助其它园所教师掌握团体动力引导、心理技术应用等核心技能。
2.资源共享:依托《体验式家长会实践案例集》为一线教师提供“拿来即用”的教案库,大幅降低实践门槛。例如:主题家长会活动方案《招聘妈妈》被北京、上海、郑州、漯河等多所幼儿园移植借鉴,在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的同时,还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二次创新,衍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模式,真正实现了“一园一特色”的灵活落地。
3.生态联动:通过全国学前教育论坛、河南省基础教育研讨会等平台展示创新成果,推动“体验式家长会”成为区域家园共育的品牌标杆,并吸引更多教育主体加入协同网络,加速教育生态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
从传统“一言堂”到互动“体验场”,商丘市第二幼儿园以体验式家长会为支点,撬动了家园关系的深层变革。未来,我园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技术融合与个性化服务,让每一次家长会成为家庭与幼儿园协同育人的“能量场”,为幼儿成长构筑更有温度的教育生态。正如园长张岩所言:“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合鸣。唯有家园同心同行,才能托举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张岩,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