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驳美国禁止全球使用“中国芯”

文 | 默 达
中国企业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芯片,竟也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
近日,美国商务部再度调整其芯片出口管制有关表述,其中提及“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尽管后续又调整为“警告业界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芯片,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的风险”,但“指南”本身的歧视性措施和扭曲市场本质并没有改变。
对于这样一份强词夺理、漏洞百出且并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力的“长臂管辖”文件,我们有三句话想“送”给美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企图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发表谈话
(一)
第一句话是:凭什么?
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语境中,“出口管制”都应是针对自己国家的企业,按理说管不到“别人家的事情”。究竟是谁给了美国这样的胆量,要把一纸“指南”当作“国际法”,把管辖范围上升至全球?
这份小心思并不难猜——
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先进芯片,这样就可以从算力上“卡脖子”;
阻断中国芯片行业与全球企业的合作,这样就可以削弱其商业价值;
如今,甚至要禁止“中国企业自己使用自己国家生产的芯片”。
这就好像是两个人下围棋,有一个好胜又不讲道理的孩童,既不允许对方先走,又限制下在哪里,看别人将连成线,还要耍赖“两头堵”,可谓幼稚至极、荒谬至极!

作者 郜曈
5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再次强调,美方措施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保护主义做法,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剥夺其他国家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权利。
我们的态度十分鲜明——“坚决反对,绝不接受。”
(二)
第二句话是:有用吗?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部件,芯片中的晶体管密度、制造工艺、架构设计决定了硬件设备可以提供的算力上限,进一步影响到数据模型训练的成本和深度。中国企业孜孜不倦研发“中国芯”,正是为了不用受制于人。
回顾美国出口管制法案的变化,不难发现,美国对芯片出口无论是“分级管控”“提示风险”还是“一概禁用”,处处针对中国芯片产业,更深层次是为了遏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发展。
此次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指南”不仅并未放开进口美国高端芯片的途径,还意图限制中国自研芯片市场。从上游企业入手,无非是要让中国创新力量“知难而退”。

美国不断升级出口管制的结果是什么呢?不仅没有“管”住DeepSeek这样的后起之秀,也阻止不了中国人自己搞自己的芯片。
出口管制,这难道不是在“打脸”之前的政策吗?或者说,中国科创企业咬紧牙关,顶住压力造“中国芯”,难道不是拜此前“管制法规”所赐吗?如今就连“指南”本身都承认,中国已经有了“先进计算机芯片”,想要继续走封锁的路子,也太天真了吧。
这正应了尼采的那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三)
第三句话是:想得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方面,针对外部恶意制裁,中国有着完备的阻断法案,确认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存在不当域外适用情形的,可以决定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发布不得承认、不得执行、不得遵守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的禁令;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若因禁令遭受到重大损失,政府部门可因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
另一方面,“指南”并未提供实质性的证据,而是“怀疑”华为昇腾芯片取得突破的背后“有美国技术的影子”,换言之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若是对簿公堂,说服力显然有限,更不可能劝退中国坚定的合作伙伴。

中国手中更具分量的武器,其实是信心。
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形机器人,从薄薄的芯片到蕴含万亿参数的大模型,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目共睹。如果说,五年前不少企业还对“卡脖子”感到担忧,那如今看来,美国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反而成了标记中国技术进步的“刻度尺”。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给别人“下绊子”,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
美国以单边保护主义手段,封锁、围堵、孤立其他国家的做法,终将损害自身产业竞争力,不信就请拭目以待。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